首届中美首都圈城市治理圆桌会议暨“一带一路”城市网络“未来市长”论坛成功举办
   2017年11月6日,首届中美首都圈城市治理圆桌会议 “一带一路”城市网络“未来市长”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三层功能厅举行。该论坛以中美大都市圈治理与“一带一路”城市网络高端对话为主题。11月6日上午的活动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关忠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院长Anne Khademian、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佘高红分别致欢迎词。论坛邀请中美顶尖的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交通等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官员齐,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本次会议摸索全球范围内城市规划创新理念与创新实践,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城市与交通发展方面的交流,也尝试从教育领域入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
    论坛包括以主旨演讲和“未来市长论坛”两个环节,分别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张纯副教授主持。在主旨演讲环节,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发表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的海外园区”的主旨演讲,他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关注这些中国对外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与当地市场融合的能力。中国在海外投资的园区在给“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发展机会和促进工业转型的同时,也需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严格和执行的风险评估。中交集团中咨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发表题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演讲,解读我国“十三五”规划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新政策,他提出综合性交通廊道、水平一体化和重点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在交通十三五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规划”强调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化运作与投融资途径,这些都突出了交通领域整体性和系统性。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教授、海外华人交通学会原主席魏恒做“智慧城市规划趋势及未来交通新技术对‘一带一路’的启示”演讲,以独特视角解读如何以可达性和连通性两个指标来提升智慧交通系统,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交通系统与城市系统整合。
    “未来市长论坛”由来自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学历班17个国家的成员代表,他们分别介绍自己国家的城市发展概况和城市规划需求,并以“未来市长”的视角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政策框架下发挥区域优势,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未来市长”研讨之后,邀请MIT李义德实验室主任康宇雄教授进行点评,康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包含着广阔的合作内容,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和城市建设之外,更多包含政策、制度、教育等多方面的话题。作为长期战略,如何发挥青年领导力、促进“一带一路”更广泛、深入和实质性的合作十分关键。